学前教育方法研究与世界对话的第一人 ——专访儿童性格涵养教学法学术带头人赵先德先生“儿童性格涵养教学法”学术带头人赵先德老师 一、学前教育由于缺少科学的教学方法而导致目前种种问题的出现,这是学前教育科研最严重的表症之一 当他踏入这个领域的时候,他发现,有的同行在从事西方教学法的改良,大多数在从事学前教育ABC的普及。如何用好的教学方法解决目前的现状,实际上是一个盲点。 二、在学前教育领域,看到问题与解决问题,需要跨过的是一条大河 让人欣慰的是,2016年底,中国教育学会在上海举办了一次高规格的“文化背景下的学前教育”国际论坛。这个论坛的主题就是以西方教学法的中国化改造。当时在港大工作的李辉博士在发言当中又提到了这个问题,并且以详细的数据和现象进行了细致的剖析。在他的演讲完成以后,赵先德先生作为大陆唯一的研究代表发言,告诉李博士,他和他的团队找到了适合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学前教育教学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儿童性格涵养教学法。这个发言引起了小小的轰动。德国的现代幼教之父菲纳克斯在会后的交流当中,希望用两个人的名字在中国建一所幼儿园,然后到德国建一所幼儿园。他感兴趣的是这个教学方法里面重视本民族文化背景的提法,重视环境的一致性的观念,更重要的是实现儿童性格养正作为主要目的方式和方法,以及对于儿童形成行为习惯的影响的思路以及解决的方案。
随后,中国教育学会对这个科研成果进行了评审和论证。参与评审的专家给出了高度的评价。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以及新华社,人民日报都做了较为详细的报道。 但是很多人并不了解,在这个成果的背后却有着多么辛苦的付出。 三、我们的所有的付出都是为了感恩这个伟大的时代。教育是社科领域的研究,但是很多人会忽视这同样是一个科学的研究。 全国政协委员对教育培根固本的关切引起习总书记的关注。他在参加教育界委员的讨论时特别提到了人格教育重要性。 最后,他们得出这个结论,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国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内涵基本一致,联想到孟母教子重视环境和专注力的影响,而形成的成功案例,联想到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家荣格先生讲的“一个人的一生都在修正童年时期形成的性格”,赵先德和他的团队看到了中华文明在教育领域特别是学前教育领域的优势。于是,他们将儿童性格养正研究作为他们的最终目的。 这个决定耗费了他们八年的时间,3000多个日日夜夜,每一个flash的设置,每一个游戏的创始,每一个手工和绘本的创作,都是在反复的否定之后完成的。 550万字的教案的完成,以及儿童性格涵养教学法简明教程的成稿,还有400多集接近5000分钟围绕着性格养正而创作的《巧手鲁班》系列的动画片,让赵先德和他的研究团队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更大的工作量是在由2000多人次的密集型观察跟进后,与全国各地50余家幼儿园合作,他们需要拿出更多具有显性的解决办法,他们要跑遍祖国的大江南北,面对15000多名儿童在使用这套教育法体系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他们付出了让人难以想象的努力,这个努力到底有多大,有两个细节可以说明。 在深圳工作了足足20年的时候,赵先德先生竟没有去过一次澳门,也没有去过海南,除了与学术有关的活动,所有的日子几乎都是两点一线。德国的费纳克斯教授发出邀请之后,已经过了两年时间,加上疫情的原因,竟然没能成行。 因为创作的原因,因为团队生存压力的原因,作息规律早已经失调的他,在这八年的时间里,服用舒乐安定的量逐渐的增加,有时候让他自己都感到害怕。偶尔的中断,让他觉得狂躁,让他感到后怕。在最繁忙最劳累的时候,连续一周的时间不能进入睡眠。最后到医院靠注射安定才能够改变过来。 但这一切,在他的团队的共同努力之下,最后挺过来了。 因为他深刻的知道找到问题的所在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必须跨过的,不是一个鸿沟,而是一条大江大河。 作为一个研究机构,没有充足的经费保障的情况之下,你如何说服家长参加你的这个实验班呢?先是八年的时间,有2000多名小朋友要按你的教学方法完成了他们的童年,让家长满意,让你自己心安。那需要看得见的成效。 谈到后来的成功,赵先德先生说,他要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在这个课题立项不久的十二五开局,他们获得了国家财政的支持。尽管这个支持的量度不是很大,但是对于研究困境当中的他们却是实实在在的帮助。况且作为特区的深圳政府,也给予了相应的配套支持。尽管这些支持是看在他多年来在被动教育的动画创作领域取得的成绩基础之上,但是毕竟实实在在的用在了学前教育的研究上。 他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中央看到了优秀传统文化当中的智慧,对当今中国人的启示之重要。在5000年的中华文明当中,像儒家文化里面的优秀的成分,是有时空穿透力的。当他多次站到国际的论坛讲台上,与海内外的同仁们在探讨学前教育的时候,在探讨文化背景的时候,他为中华民族曾经出现过像孟母教子这样伟大的成功案例,而感到由衷的自豪。 四、学前教育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参与的关乎民族根本的事业。 2019年,赵先德去美国参加了北美的一个学前教育的高端论坛,在这个论坛上,他认识了美国学前教育界最顶尖的几位专家,从性格教育研究的创始人马尓文.伯科威茨博士(Dr. Marvin W Berkowitz)到美国学前教育联合会的主席马克.伯恩斯坦(Marc H. Bornstein),从性格修正研究者安吉拉.达克沃思(Angela Duckwortz)到哈佛大学终身荣誉教授斯蒂芬.琼斯女士(Stephanie M. Jones)。 他们的认同与支持给了赵先德很大的鼓励。教育是没有国界的,大家对性格教育必须遵从本民族的文化背景,形成一致性,有着共同的认知。在这个论坛之后,赵先德又认识了日本广岛大学从事学前教育的两位教授,从日本同行那里,他知道日本的文部省在2017年已经把“性格教育”作为学前教育的战略性要求,纳入他们的行动纲领。 而我们国内的很多的同行以及教育部门的从业者,管理者,对性格教育是模糊的,对性格养正,作为学前教育的最重要的目标,也是有质疑的。更有甚者,在中共中央两办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现代化的传承和创新性的转化的方式贯彻教育始终的指示以后,也有很多人是茫然的。这需要一个半民间研究机构去启蒙,跨过的就是大江大河。 我们常常讨论一个国家成功的秘密武器。在赵先德先生看来,学前教育如果能够培养一大批具有良好性格的中国人的时候,当他们由爱自己到爱家庭爱他人,由爱家乡到爱祖国有承担的时候,当他们因为学前教育过程中由易到难的手工活动而产生专注力的时候,他们性格当中的仁爱意识和专注力意识就建立起来了。 有了这样的性格要素,他们未来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以及勇于担当的意识,就能支撑一个美好家庭的建立,一个个美好家庭的建立,就能支撑这个国家的未来。 五、面对目前的现状,赵先德先生从家庭和幼儿园方面给出的建议: 无论是学院派的研究机构还是非政府组织的研究机构,都要敬畏科学的真理,珍惜纳税人的钱,少做无用的,或者有某种私利的所谓研究。拿出时间来,给从事一线教育的幼儿园老师有效的指导。学前教育的管理者要认识到我们的研究成果已经可以在世界上有一席之地,能够可以与世界对话了。 对于那些轻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智慧的同仁们,要潜下心来,了解我们古老的智慧,潜下心来研究这些古老的智慧如何现代化的应用,才能在一致性的环境打造方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000年的春节期间,他和一位朋友在深圳海边的一个露天咖啡馆里谈事,这时来了一组家庭,他们一行五人,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还有一个四岁左右的儿童。当他们沿着海边走累的时候,看到了这个咖啡馆的空置椅子,于是一屁股坐下来。之后发生的事情让他难忘。 侍应生拿着菜单让玩手机的爸爸任点一个消费。年轻爸爸玩手机装作没看见,侍应生又提醒了一遍,旁边的爷爷拍案而起:你要我买咖啡是吧?那我今天要一万杯,你给我马上上来。其气势之汹出人意料。 为了平息事端,坐在爷爷旁边的赵先德拉了一下老人的衣襟,指了指他旁边的孙子。悄悄的说了几句话。 这件事以侍应生垂头丧气的退下结束。 事后,赵先德在反思,如果这位爷爷能够明白曾经关于武汉火车站广场上因为一碗热干面闹出人命的故事的蕴涵,或许就是万幸的。儿童未来遇到类似的事情,如何处理?肯定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生活过程当中能够凑效的办法给他的影响是最深的。家长的忽略,就是对学前教育最大的伤害。 在利用这套教学法的过程当中,赵先生多次提到,感恩这个成果评审试用以来,来自北京,上海,特别是山东和广东的同仁们的大力支持。在与他们打交道的过程当中,赵先生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些园长们对于学前教育的热爱。尽管她们的薪资收入在目前的状态之下,并不是理想的,但是她们那种热情,那种对学前教育关乎人的一生重要性的认知,深深地打动了他。 另外,山东作为儒家文化的发祥地,教育厅以及各级教育主管领导对中华智慧现代化改造用于学前教育的认知是高度一致的。 他期待更多的教育管理者能够了解儿童性格涵养教学法,以及它的相关体系,用它来减轻一线老师们的劳动强度,尽快的使中国学前教育也能够成为中国未来强盛的“秘密武器”。在他看来,未来的中国,如果没有一流的学前教育,与世界对话是困难的。不辜负这个时代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话题。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 学前教育方法研究与世界对话的第一人——专访儿童性格涵养教学法学术带头人赵先德先生 |